找回密码
 注册
流体中文网 首页 环球科技 查看内容
0

中国大飞机外形已确定 将不固守“中国血统”

周华 2009-6-10 23:068640 人围观 原作者: webmaster 来自: 本站原创

温家宝总理视察国产大客机模型

在首架ARJ21于去年11月首次试飞成功之后,美国专家在一篇题为“‘中国血统’的客机悄然而至”的文章中宣告,“在喷气式客机——这个民用产业中技术最高端、最先进的争夺里,一个极具潜力的竞争者出现了。”据悉,ARJ21系列飞机完全由我国自主完成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总装,并在总体技术、气动布局、系统综合等方面解决了大量关键技术。

曾经有人质疑,ARJ21飞机的发动机和关键系统是从美欧等全球19个供应商中购买配置的,国产化率不到10%,为什么说是自主研制?这是因为,中国航空人已经深刻意识到,今天的自主研制已经不可能回到几十年前“运十”那样的模式。

参与研制“运十”的航空界老专家周济生看来,两者最大的不同是,“运十研制是100%的计划经济模式,封闭,什么都立足中国制造;而ARJ21被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所包围,可以采用全球供应链配套。”

核心技术自主开发

在ARJ21飞机项目运作过程中,中国首次以主制造商身份,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供应商,完成了由国外航空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到主制造商、由配角升为主角的划时代转变。

“这在眼下是一个有益的创举——国产化固然重要,但眼下当务之急是尽快参与国际市场,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可以节省创新的时间,尽早加入航空工业,占领正在不断壮大的中国航空消费市场。”曾担任大飞机专项论证小组协调员、观察员的何志庆认为。据悉,ARJ21目前已获得208架国内外客户订单,尽管该机要到2010年才能投入市场。

上述模式的下一次实践就是COMAC919。在何志庆看来,这种核心技术自主开发、部件系统全球配置的做法,可以更快地“盘活棋局”。不过,为了进一步拉动产业和刺激经济,中国大飞机项目确定的国产化率目标为30%。这一要求比ARJ21高出了不少。

在一些老专家看来,中国研制民用大飞机的历史,经历了沉重的30年,而这条路映射的是一道“合”与“分”的思考题。“合”代表合作,“分”代表自主。

1970年8月,中国第一个大飞机项目“运十”启动研制工作。换言之,第一步我们选择了“分”。直到1985年2月,耗资5377亿元人民币研制的飞机被停放在上海飞机制造厂的一个角落里,项目下马之后,中国转向了“合”的发展思路,但效果仍不理想。如今,在“合”与“分”的天平之间,中国放弃了简单追求一端,开始“分”“合”结合的有益探讨。

12345
收藏 分享 邀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