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周华

X-47B首飞成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4 21: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过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做关于软件安全性的报告。我还以为软件安全性是防止有人破解。那位教授说,当时美国空军跟她说,主要是导弹发射后,不能再飞回来。看样子,这种事情发生过,而且不是一次两次。
 楼主| 发表于 2011-2-18 16: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在凤凰网看到一个访谈节目,里面的嘉宾说F-22也面临系统软件的问题。
发表于 2013-1-19 09: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在航母上自己降落,试验成功了么?
发表于 2013-1-28 23: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了解其飞控系统有一位华人参与。来自台湾。这个无人机的试飞着陆试验据说就是前轮和跑道中心线相差了15公分。换句话说是非常准确的降落。

据我所学的知识和以前一位教授的讨论,你们看到的这种气动布局是叫飞翼布局。最早是德国人在一战和二战之间提出,但是但是德国受到制裁不能做。二战开始以后,为保证德国空中优势,德国人几乎把能够尝试完的飞机气动设计概念都尝试了一遍。以我的观察,二战结束后到今天,飞机设计师没有在军用飞机的气动布局上提出什么新概念了。飞翼布局的飞机德国人在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已经投入大批量的生产。但是工厂遭到盟军轰炸后陷落,当美苏看见这种飞机的时候都机为震惊。这种飞机名字是Go229,或者是Ho229,设计师是Horten Brothers,中文译作霍腾兄弟。前几年,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十分好奇,于是找工厂重新做了一架,以探究竟。

现在设计飞翼无人机主要是隐身好。气动性能上有争议,可能没有传统布局或者鸭式布局的好。理由就是俯仰操纵面的力矩可能比较小。还有就是航向上它没有像常规飞机那样的垂尾,那么在航向机动性上可能受限。

最后说下飞控系统。前面有几位讨论要过多少年才能怎样怎样。我的观察是,真的不需要很多年才能实战。无人机,最早还是德国人在二战的时候弄出来的。那个时候主要是遥控:遥控滑翔炸弹这一类的。现在说要自主导航,这在小型飞行器上的研究是非常多,而且已经有相当的成果的了。我以前在南航的时候,就有看过相关的研究。至于说要自主选择目标,人工智能,这得先让飞机飞,积累经验,然后才能做好。否则技术不可能成熟的,是边用边成熟的。
发表于 2013-1-29 00: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结束后,西方和苏联的航空工程师们确实从德国学到了很多东西。美国的第一家超音飞机,开始说是用的基本是没有后掠的机翼。后来从德国那里看到了后掠设计。
不过,这个X-47B是飞翼布局的说法,不是很确切。X47B的布局是有机身和机翼的。也不是BWB(机身机翼融合布局)。应该是融合了BWB和一般机翼的设计。机身本身是BWB。这个BWB应该是受到了飞翼的启发而来的。

现在还有一种斜翼飞机,可能更有点意思。
OFW.jpg
发表于 2013-2-4 01: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通流 的帖子

我们没有本质的分歧。我还是更接受飞翼或者BWB的分类。有机翼,有机身,融合了不就是BWB么。只不过常规布局也可以用BWB的思想。“融合了BWB和一般机翼”,BWB是blended wing body,已经是机翼机身了,没有必要再单独拿出来看吧。从设计角度上讲,我看到一篇文章就是把飞机从展向上分三段,即机翼段,过渡段,机身段。机翼段还可以用传统的方法设计,过渡段和机身段看做升力体来设计。也有一篇文章做的概念研究,整个飞机当作一个机翼,然后从翼尖到机身轴线都是翼型,用优化的方法确定最后的外形。
发表于 2013-2-4 05: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的设计是机身载货,就是一个筒子。机翼产生升力。
飞翼的设计是机身与机翼一体,及载货,同时产生升力。

现在,一些新的设计是:机身既载货,同时又是一个升力体,产生升力。同时,还有机翼。我想原因是,纯的飞翼设计,对结构的刚性要求有点困难。同时对于实际使用有些不便。

这里,其实包含了,空气动力学设计,结构设计,以及使用方面的要求。救过就是这么一个杂交形式的设计。
发表于 2013-2-6 07: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抓主要矛盾

说得基本上正确。可以这么理解传统机身和机翼的区别。
不过,从实际计算中来看,在一定攻角下,机身对于升力也是有贡献的。也正是有气动力上的贡献,所以要在操纵性和稳定性计算的时候必须考虑机身的影响。所以更确切的说,传统的设计是在确定升力面参考面积的时候把所有的升力都压到了主机翼上,是抓了主要矛盾。然后再考虑机身对操稳的影响。

“飞翼对于结构的刚性要求有点困难”。不清楚这里说的是什么问题。可能您是要说因为机翼比较薄,如果单纯飞翼的话,机身也会比较薄。而设计比较薄结构就会遇到问题。大致分析是正确的。不过据我了解,这个不是飞翼少应用的主因。因为一般的机翼结构设计已经遇到并解决您所说的刚度问题了(其实应该是把机翼看成一根梁首先校核强度的)。主因应该是内部空间不够。机翼那么薄,怎么装人装货?当代民用机设计会限制机翼的最小内部空间,怕油箱容积不够。装油都够呛了,要装更多的东西就必须扩大内部空间。这样也就使得翼身融合流行起来。空间增大,结构的内部高度也可以增大,那么也可能减轻结构上的重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