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96|回复: 7

蓝藻爆发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变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 14: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07-05-30 08:15:23  [发表评论]  
--------------------------------------------------------------------------------

  
  本报讯 “我们震泽新村的自来水怎么都是臭的啊?”“我是曹张新村的居民,家里的自来水都是臭的。”昨天上午起,本报热线接连接到市民投诉。他们反映,一夜之间,水管里流出的水如同下水道的水一般臭。
  记者来到震泽二村54号303室。男主人宗清波打开厨房间的水龙头盛了一碗水送到记者鼻子边,一股难闻的臭味扑面而来。宗清波告诉记者,早晨起床后,他拿着毛巾洗脸,就明显地闻到有股臭味。“开始还以为是毛巾没有洗干净呢。于是,我就用香皂多洗了两下,没想到洗后毛巾更加臭了。”宗清波当着记者的面用脸盆盛了满满的一盆自来水,不一会整个厨房间里飘散着一阵阵臭味。“这味道和我们在太湖边闻到的蓝藻味很像啊。”宗清波的妻子惠赛娟不禁疑惑起来。
  昨天中午,宗清波和惠赛娟两口子靠着一只南瓜填了肚子,就是没敢用自来水煮饭。到了下午,两个人拨通了无锡市水质检测部门的电话。“水质受到了影响,所以才有臭味。你们可以买些纯净水。”工作人员这样解答。宗清波赶紧跑到楼下买了一大桶纯净水。
  记者从无锡家乐福、大润发等大型超市了解到,昨天纯净水销量猛增,到晚上已被抢购一空。昨晚7点,记者来到无锡家乐福超市。这里的纯净水柜台前挤满了市民。有的市民干脆一口气买了四五箱,而货架上仅剩下几瓶纯净水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午起就开始有市民大批量购买纯净水,5升装纯净水上午就卖完了,柜台上只剩下了小瓶纯净水,卖完了也就只有等第二天再进货了。
  记者从无锡市自来水公司了解到,昨天无锡城区部分自来水用户受到“臭水”的影响。自来水为何一夜间臭味难挡?记者从自来水公司得到的解释是:连续高温高热,导致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导致水源水质恶化,最终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早在5月7日太湖蓝藻第一次大爆发时,无锡市自来水公司就停用了牵龙口水厂的水源,而目前,锡城仅有的主要水源是太湖边南泉水厂水源。而这仅有的主要水源也难以幸免,就在28日晚,南泉水厂水源也受到蓝藻爆发的破坏。
  据介绍,为保证居民饮上纯净可口的自来水,自来水公司已不惜成本,每处理一吨水就要耗费6分钱的除藻除臭药剂,而每天需要处理100多万吨水,仅此一项,每天就需耗费6万多元,而且用药剂很难完全除去臭味。有关人士表示,除了臭味外,无锡自来水公司出厂水的其他标准均符合国家标准,目前,无锡市公司的水质化验人员正对水源进行24小时的监控。
  另据消息,无锡市环保和水利局正在紧急处理这一突发事件。 (刘梦雪)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14: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藻爆发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变臭

上面是从网上转来的帖子,搞环境流体力学的朋友对此有解决办法吗?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14: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藻爆发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变臭


太湖的河蟹死了!几千年的水乡无水喝了

为何经过多年的治理,太湖水污染状况依然触目惊心?为什么宣传全流域达标排放后,太湖水质还在不断恶化?
  12月2日—4日,太湖高级论坛在上海举行。众多院士、专家莅会,水利部高层领导和沪苏浙三位副省市长出席,使论坛不局限于圈内人坐而论道。论坛重在回顾、总结流域管理机构成立20年来太湖的治理、管理经验,探讨太湖水的问题及对策,而人们的聚焦点似乎都落在了1998年“零点达标行动”后的太湖治污问题上。
  太湖污染:8年前是“其声呜呜”,8年后是“触目惊心”
  太湖,我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如果把太湖流域视为人体的话,无论从其地理位置、轮廓还是战略功能上看,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脏”,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发展的各类“血管”。
  与会的180多位来宾、专家大都认可这样的的比喻。许多“当局者”对太湖的重要性,甚至还有更加深刻和透彻的认识。
  “上海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水不仅关系上海的生存与发展、兴旺与繁荣,也是上海文明素质、文化底蕴的象征,代表着上海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在致辞中这么说道。
  苏浙两省领导也不约而同地用“因水而兴”来表达太湖对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作用”。
  “江苏太湖地区因水而得利、因水而兴盛、因水而秀美、因水而文明。”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进一步指出,“我省太湖流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5%,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37%,这一地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据财政部农经司副司长曹广生提供的数据,行政区划涉及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安徽五省市的太湖流域片,去年以占全国不到3%的土地面积、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4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
  但是,经济繁荣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1996年4月14日,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在国务院环委会太湖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议上非常动情地说:“‘太湖美,美在太湖水’,这首赞歌已经变了味,现在已经很难唱了。再唱这首歌就不是在歌颂,而是使人感到其声呜呜,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时隔8年多,在这次太湖高级论坛上,无论政府官员还是院士、专家,不约而同地用“触目惊心”来评价当前的太湖流域水污染形势。
  “零点行动”后的太湖:水质持续恶化
  “要是太湖流域的百姓真的能在10年内喝上干净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施雅风出生在江苏海门,在12月2日的大会发言中,85岁高龄的施院士深深记住的,是水利部领导说2015年内要“让百姓喝上洁净水”的承诺。
  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在长达8000余字的大会发言中认为,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流域各省市水利部门基本完成了治太骨干工程建设,太湖流域初步形成了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和充分利用太湖调蓄的防洪与水资源调度工程体系框架,并在流域防洪保安、水资源调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流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与区域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太湖流域仍存在防洪标准偏低、水污染触目惊心等问题。流域管理机构“下决心在2015年前使太湖流域老百姓都喝上洁净的水”。
  在此之前,为了实现“2000年太湖水变清”、“不让污染进入21世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务院有关部委会同苏浙沪两省一市发动过声势浩大的水污染治理运动,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1998年底的“聚焦太湖零点达标”行动,并在1999年元旦钟声敲响之前宣布“基本实现阶段性的治理目标”。
  当时太湖水“变清”确定的治理目标是:1998年底实现全流域工业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沿湖宾馆和饭店等单位的废、污水要达标排放;2000年各出入太湖河流的水质都要达到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和规划要求,实现太湖水体变清。所谓的“零点达标”,就是在1998年底,太湖地区1035家重点污染企业必须全部实现达标排放。这1035家企业中,江苏省占770家,浙江省占257家,上海市占18家。声势浩大的“零点行动”结束,宣布所有这些企业全部实现治理目标。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太湖水不但没有变清,甚至持续恶化。据与会专家介绍,上世纪90年代在规划“太湖水变清”时,当时估算每年进入河道和湖泊的工业废水只有5.4亿立方米,生活污水的年排放量也只有3.2亿立方米左右。但在要求“变清”的2000年,排放的污水量惊人地增加:监测数据显示,2000年太湖流域点源污水排放量53.3亿立方米,其中工业污水32.4亿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20.9亿立方米。
  “按现在的城乡排污量和达标排放的标准治理太湖,太湖流域的水永远达不到清洁地面水的要求。2015年要吃上干净水,任重道远。”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在发言中毫不客气地指出。
  现行排放标准:即使全部达标,照样污水横流
  太湖水难以按计划“变清”,国家投入上百亿元的治理资金还没有给太湖流域的近4000万居民带来记忆中清洁的湖水,原因错综复杂。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治理措施跟不上长三角地区迅猛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就是说,水消耗量越来越多,而对工农业和居民生活所排放的污水、废水,治理措施和治理标准严重滞后。
  “实现达标排放后水质为何还在恶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目前达标排放的标准定得很低,从工厂排污口和污水处理厂出来的,仍然是劣于五类的污水。”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高而坤直言说,“最近我随全国人大环资委到云南昆明考察滇池的水污染防治,结果非常失望。三年前的滇池清水中发现有蓝藻,而三年后却在蓝藻中没有找到清水。”
  太湖流域管理局原总工程师黄宣伟教授从上世纪80年初就关注太湖治理工作,并直接参与主持了太湖综合治理规划。对于“达标”了却仍然污水纵横的现状,黄感到深恶痛绝。
  “那些所谓已经‘达标’了而可以合法向河道、湖泊排放的废水,如果按1∶9以上比例用洁净水来稀释后,纳污水体才能够勉强达到地面三类水的标准,也就是达到了合格的地表水标准。但现在太湖流域的水体,哪里有这样的好水来释污?污水加污水,只能是脏上加脏。”黄宣伟说。
  按照国家标准,地表水分为五个等级:一类水质最好,三类水为合格,四类、五类水为污水,劣于五类的水体就丧失了基本的环境功能。化学耗氧量(COD)和氨氮(NH3-N)浓度是重要的水质指标。一类水的COD、NH3-N浓度分别不能超过15毫克?升、0.15毫克?升,三类水的浓度分别不超过20毫克?升、1.5毫克?升,五类水的该指标浓度分别不超过40毫克?升、2.0毫克?升。
  而我们现在制定的达标排放标准,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COD、NH3-N的浓度分别不超过100毫克?升、25毫克?升就视为达标,一些工业企业的合法排放标准更低,比如造纸、制浆行业,COD浓度不超过100毫克?升、NH3-N浓度不超过450毫克?升就可以“达标排放”。这样的“达标”废水中,COD和NH3-N浓度分别是地表五类水标准的2.5倍和225倍!这样的废水,就是用100倍的清水稀释,也仍然是污水!
  此外,据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孙继昌介绍,目前,流域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水年排放量达53亿吨,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30%左右,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网,污染物总量已远远超过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即使流域污废水都能达标排放,仍超出流域水环境的可承载能力。
  跨流域调水热:解近忧添新忧
  根据国务院领导提出的“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要求,2002年起太湖流域正式启动“引江济太”调水试验,也就是说,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和“清水走廊”望虞河,从江苏常熟引水,经望亭进入太湖。
  据介绍,3年来共引调长江水入太湖流域60多亿立方米,其中入太湖30多亿立方米。“引江济太”调活了流域水体,加快了水体置换,增加了流域水资源的有效供给,保障了流域重要城市和地区的供水安全,增加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环境容量,改善了太湖水体水质和流域河网的水环境,太湖周边和上海、杭嘉湖等地区普遍受益。
  但是,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提醒说:“跨流域调水要科学决策,慎之又慎。在缺水面前,人类要学会‘克制’,不能搞‘以需定供’,调水应当坚持‘少取、高效、补偿’的原则。”
  据透露,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质、水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水污染问题没能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太湖流域一些有条件的城市纷纷舍近求远,甚至“弃湖而去”,实施跨流域调水。除了由太湖流域管理局主持的“引江济太”工程外,苏锡常诸城市在多年前就利用靠近长江的地理位置,从长江调水。上海也积极在长江口建设新的水源地甚至设想规划浙江千岛湖水源地。一直以水乡自居的杭嘉湖地区,如今也把目光投向钱塘江,提出实施跨流域从新安江、钱塘江口调水,以寻求解决该地区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
  “今天要强烈呼吁,尽管目前长江、钱塘江的水比太湖好,但千万不要忽视这样的事实,就是这样的‘好’是相对的,而且这些河流也在不断地被污染,污染量不断地在增加。‘引江济太’,首先要‘保江’、‘保湖’,然后是节水,根本在于治污。如果还是按现在的城乡分割的思路和现在的所谓的达标排放的要求来治理,就难以解决太湖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激动地说
[br][br][以下内容由 周华 在 2007年06月02日 02:17pm 时添加] [b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br][br][以下内容由 周华 在 2007年06月02日 02:18pm 时添加] [b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14: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藻爆发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变臭

曾经在无锡工作过一段时间,太湖蓝藻爆发时那股恶臭真是侵人心脾。没想到现在这样的恶臭居然从自来水管流到了平常百姓家,可怕![br][br][以下内容由 周华 在 2007年06月02日 02:21pm 时添加] [br]
绿色的蓝藻象油漆一样把湖岸染绿,无比恶心!
发表于 2007-6-2 21: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藻爆发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变臭

[这个贴子最后由zhmeww在 2007/06/02 09:19pm 第 1 次编辑]

的确令人恶心呀!!!!!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12: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藻爆发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变臭

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生物喜欢吃蓝藻,这样就可以生物治理了。
发表于 2007-6-5 22: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藻爆发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变臭

其实藻类并没有进入给水管网,只是蓝藻水华爆发时蓝藻释放的极微量致臭有机物进入了管网而产生了臭味,对于这类有机物现在没有较好的去除方法,而且是微量,难于检测,但是即使是微量(纳克级)也会产生明显的臭味。另外蓝藻带来另一个影响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产生藻毒素,这类有机物会严重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所以建议市民在恢复供水后先不要做为饮用水,先放一放,等一两周后再做为饮用水。
蓝藻爆发的预测模型有很多,其中很多都与流体力学有关,我是学给水处理的,斑竹若是有兴趣,愿互相学习。e-mail:huhuhu20022002@163.com
发表于 2007-9-22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藻爆发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变臭

对此类问题有兴趣的朋友,请浏览http://www.cern.ac.cn。个人认为需要生态学家与流体力学家的合作,才能真正解决。欢迎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