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40|回复: 3

我与郑哲敏院士合影@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庆祝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3 11: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与郑哲敏院士合影@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庆祝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http://www.cas.cn/xw/zyxw/yw/201302/t20130206_3762499.shtml

郑哲敏院士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庆祝会在京召开

  文章来源:力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02-06 【字号: 小  中  大 】   

2月5日上午,郑哲敏院士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庆祝会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召开。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党组副书记方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主任邹大挺等出席会议。

方新代表中科院党组向郑哲敏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表示祝贺。她高度评价了郑哲敏报效祖国、科研为民的理想信念,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号召全院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要以郑哲敏为榜样,牢记创新使命,摒弃浮夸浮躁,扎实做好工作,认真落实“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按照“创新2020”重点跨越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勇攀科技高峰,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邹大挺指出,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经费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希望科技界倍加珍惜,以郑哲敏为榜样,拼搏奉献,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会上,力学所所长樊菁作了《弘扬工程科学思想》主题报告,介绍了工程科学思想的科学内涵与传承,以及郑哲敏继承和发展工程科学思想,在爆炸力学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樊菁说,郑哲敏提出流体弹塑性理论,建立穿破甲的动力学模型与相似律,奠定了爆炸加工、水下爆炸筑堤等工程技术的科学基础,在国防安全与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弘扬“工程科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年学生刘乐乐代表力学所全体干部职工和研究生向郑哲敏献花,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白以龙院士和段祝平、洪友士、李世海研究员作为郑哲敏的学生,深情回顾了与恩师一起拼搏奋斗、辛勤耕耘的岁月,解读了郑哲敏对“工程科学”思想的深刻体会和科研实践。

郑哲敏对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事业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深表感谢。他表示,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整个科研团队的荣誉,成绩是属于大家的。他为有这样一支团结战斗、勇于奉献的科研队伍而自豪。郑哲敏谦逊地说:“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实实在在地好好干活。”他殷切期望全所同志紧密结合国家需要,继续弘扬“工程科学”思想,做“爬坡的工作”,做“出汗的工作”,为国家发展尽到应有的责任。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和中科院基础科学局、力学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以及力学所在职、离退休干部职工和研究生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下面引用由luyuanhong@mathchina.com在 2013/03/03 10:40am 发表的内容:
郑哲敏、王小谟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来源:新华网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


郑哲敏院士简历(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爆炸力学、应用力学和振动专家。原籍浙江鄞县,1924年 10月2日生于山东济南。194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1949年和1952年分别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和
博士学位。1980当选为中国 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3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早期从事弹性力学、水弹性力学、振动及地震工程力学研究。
1960年开始从事爆炸加工、地下 核爆炸、穿破甲、材料动态力学性质、爆炸处理水下软基
等方面的研究。开展爆炸成形模型律、成形机理、模具强度、爆炸成形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爆炸载荷等方 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同时解决了成形参数与工艺问题,开辟了力学
与工艺相结合的“工艺力学”新方向,在爆炸力学的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


王小谟院士简历(来源:中国工程院官网)

王小谟 (1938.11.11-- ) 雷达工程专家。上海市金山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
电子工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信息产业部科技委副主任。60年代创造性提出
脉内扫 描方法,使雷达系统大大简化。70年代担任JY-8雷达主持设计师,研制成功我国
第一部自动化引导雷达。80年代主持设计的JY-9雷达,具有较好的低空 性能,在国外
的演习和综合评分中名列前茅,获得了国内外多部订货,是国际上优秀低空雷达。从事雷达
科研30余年,设计研制了多种型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雷 达,尤其在三坐标雷达和低空
雷达方面卓有建树,为国家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为军事电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分别获1986年、1995年国家科技 进步奖一等奖,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
论文有《计算机模拟试验法-雷达发展概率的计算》、《三坐标雷达的最佳设计》等。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表于 2013-3-11 23: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灰常值得祝贺!
发表于 2013-3-15 14: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灰常值得祝贺!
发表于 2013-4-14 11: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祝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