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68|回复: 2

交通规划的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4 10: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交通规划至今已有50多年,有没有哪位大侠总结过这50多年来交通规划都经历了哪些风风雨雨啊?我很想知道,请大家给给意见,多谢
发表于 2006-10-28 19: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交通规划的历史

要说总结,可能要全面是很难的。
我想开个头:
    也许交通规划的研究应该追溯到Pigou(1920)[43]和Knight(1924)[44]对交通拥挤现象与出行者行为的研究。Wardrop(1952)[45]明确表述了两种可选择的出行行为假设,即有名的Wardrop第1和第2原理。随后,Beckmann, McGuire和Winsten(1956)[46]给出了Wardrop原理的严格数学优化模型,此前,在未考虑拥挤的条件下Samuelson(1952)[47]在空间价格均衡问题的框架下也给出了相似的数学条件。下面对规划模型向内在协调方向的发展作一个简述。最早在规划模型内在协调方面的尝试是Florian等(1975)[48]和Evans(1976)[49]将流量分布和流量分配两部分进行结合所作的努力。随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Yang和Meng(1998)[50]研究了起迄点位置的选择与出行选择的混合问题,其中出行者被分为三类,流量分配模型采用了随机均衡的交通流分配模型。Meng等人[51]于2000年研究了发生拥挤的高峰时段考虑目的地选择的组合模型。对于多用户类别的组合模型研究,Lam和Huang(1992)[52]以及Boyce和Bar-Gera(2001)[53]提出了针对多用户的流量分布和流量分配组合凸优化模型,求解的方法分别采用了Evans';s部分线性化方法和Frank-Wolfe法。Fernandez等人[54]在1994年分析了几种构建组合模型的方法,其中考虑了序列化的目的地选择与出行方式选择。Abrahamsson和Lundqvist(1999)[55]年建立了一个流量分布与方式选择相互影响且可以调换选择次序的层次化选择组合模型。
引自我开题报告的一部分。

发表于 2006-11-7 11: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交通规划的历史

今天看此贴,我忽然觉得自己对国内的交通规划发展历史时许一点也不了解。
国内的研究发展,有那位大虾了解,交流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