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31|回复: 3

自然界中“风蚀”地貌景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9 23: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风蚀地貌

    (Wind-erosion landform)由风沙流对地表进行吹蚀和磨蚀形成的地貌。风蚀形态常常十分奇特,并与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及岩层的产状等因素有关。如在矿物成分复杂和结晶颗粒较大的岩石表面,由于物理风化强烈,经风力吹蚀,岩壁上可出现密密麻麻的凹坑和洞穴,其口径由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称石窝、蜂窝石或风蚀壁龛;水平产状的地层经风力剥蚀,残留的石柱呈蘑菇状的叫风蚀蘑菇,呈塔状的称风蚀塔等。除此之外,常见的风蚀地貌还有风蚀谷、风蚀洼地、风蚀残丘、风蚀城堡、风蚀脊等。
风蚀谷:风沿着地面的裂隙或沟谷剥蚀而成的谷地。谷形宽窄不一,常蜿蜒曲折,底部崎岖,谷壁陡峭并有石窝发育,长可达数十米,多沿主风向延伸。
风蚀洼地:在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由风吹蚀形成的浅洼地,常成群分布,其平面形态多为椭圆形,沿主风向伸展,直径达数十米,深度较小,多呈浅碟状。规模更大的风蚀洼地,常常是在流水侵蚀地形的基础上,经风蚀扩大而形成的。
风蚀残丘:在风蚀作用下,风蚀谷不断拓宽扩大,谷间高地不断缩小形成的一个个孤立的残丘。常成群分布,形态不规则,高可达几十米。
风蚀城堡:指水平产状的沉积岩基岩山丘,经风沙流长期吹蚀形成的貌似城堡的地形。常孤立出现,远望颇似矗立于荒漠中的残破古城。一般高10~30米,多在砂岩、泥岩等岩体上发育而成,岩壁上常有风窝发育,并有风蚀柱、风蚀蘑菇等伴生形态。
风蚀脊:在干涸的湖底或河、湖堆积阶地上,定向风沿地面裂隙吹蚀形成的支离破碎的垄槽地形。维吾尔语称“雅丹”,意为陡壁小丘。地面由鳍形垄脊和宽浅的沟槽组成,垄脊高数十厘米至数米,沟槽宽几米至十几米,长数十米至数百米,参差不齐,沟槽中可覆盖有薄层风沙。有时土质的垄脊上面覆有盐结块,呈白色,故也称白龙堆。有人认为,洪水对于风蚀垄槽的形成也起一定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04-5-19 23: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界中“风蚀”地貌景观!

   
    在若羌县境北部的罗布泊地区,有着大片“雅丹”风蚀风貌,它大致分布在罗布泊的东、西、北三面,其中以罗布泊东面的“雅丹”地貌最为典型。这片风蚀地的范围,东西宽约35公里,南北长约100公里,面积达3500平方公里。这些风蚀岗阜上,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盐碱土层,有的是一层很厚的晶盐;另有一部分,本身就是白膏泥,它们在阳光映照下,反射出灿烂的银光。因此,古书称其为“白龙堆”。它既是楼兰东面的一道天然屏障,又是到楼兰去的必经之地。
  遍布罗布泊地区的“雅丹”,亦称“雅尔当”,原是罗布泊地区维吾尔人对“险峻山丘”的称呼。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国人斯坦因,先后来罗布泊地区“考察”,在其文章中提到“雅丹”一词,于是便成为世界地理工作者和考古学家通用的地形术语。在当地古老的传说中,往往把“雅丹”称作“龙城”,因罗布泊周围发育典型的“雅丹”地貌似龙像城而得名。相传遥远的年代,罗布泊附近有个国家,百姓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国王却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玉皇大帝得知此事,便扮作和尚下凡“化缘”,昏庸无道的国王仅施舍了一点盐巴。玉皇大帝勃然大怒,调来盐泽水(《史记》称罗布淖尔为盐泽)淹没了这个国家,水退后出现了“龙城”。
 楼主| 发表于 2004-5-19 23: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界中“风蚀”地貌景观!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过罗布泊地区。他在记行中写道:“沿途尽是沙山沙谷,无食可觅,禽兽绝迹,行人夜中骑行……则闻鬼语……”(《马可·波罗记行》)。每当月白风清之夜,宿营“龙城”中,会觉得眼前景物不是古城,胜似古城。
  分布在罗布荒漠北部的风蚀土堆群,面积约2600平方公里。由于罗布泊地区常年风多风大,天长日久,土台下沟壑纵横,土丘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夕阳映下,土台变幻出各种姿态,时而像一支庞大的船队,气势雄伟;时而又像无数条鲸鱼,在沙海中翻滚腾舞,摇尾嬉戏;时而又像座座楼台亭阁;时而又像古寨城堡。置身于扑朔迷离、深邃幽静的土台群中,满目皆是神秘、奇特、怪异的景象,使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发表于 2004-7-28 21: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界中“风蚀”地貌景观!

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强大,神秘,神奇,无可抗拒!
美丽也许就在于此!让人留恋,向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