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watermark]晚上闲得没事,昨天本来想聊聊400Hz大面积PIV,后来想想可能感兴趣人不多,都写好了也没发。
最近两个帖子提到片光厚度,就来聊聊吧!
我这个人喜欢用通俗的语言“玩”科学,但是科学是一个严肃的事情,任何东西都不能凭空臆测,都要有根有据。严谨认真的态度是决定结果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所谓的“玩”是方法问题,而不是态度问题。
1. 片光厚度重要么?
我们知道,无论PIV还是简单的流场显示,片光的厚度首先决定了我们观测场的空间分辨率。其次,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是,片光厚度还影响了激光的强度。这样看来,片光的“减肥”还是蛮重要的。
2. 听说3DPIV需要厚一些的片光
这种提法很普遍,但是是不是这样呢?我的个人理解是,这样说起来没错,但是容易误导“消费者”。所谓的“厚一些”是相对2D来说的,但是如果跨帧时间比较小的话,out-of-plane速度不高的话,薄片光对3D测量应该来说不会有什么问题。多厚合适?粒子out-of-plane速度 x dt <片光厚度1/4吧,暂时可以用这个作为准则。(其实算一下可以发现多数情况下1~3mm片光足够了)
3. 片光厚度计算的一些符号定义
定义:(以下名词如果有没听说过的自己去百度,在此推荐www.answers.com,维基百科的姊妹站,维基国内上不去,answers可以。如果连百度都懒得去搜还要到处问那就别搞科学了。借此机会鄙视一下懒人。)
w为光腰直径;a为发散角;入为激光波长;pi为圆周率:em13:
4. 基本常识
对于高斯光束来说(可以理解为我们做PIV流体显示所用的激光都是高斯分布,当然,个别也不是),
w*a=4M^2入/pi……(1)
这里,M^2为高斯光束特征的一个因数,学名我忘了,不重要,但是要了解的是M^2是每个激光器都不同的,后面我们会知道它的作用。
瑞利距(Rayleigh range,是这么翻译吧?)指的是束腰直径根2倍以内的光束长度,也就是PIV中通常认为的有效拍摄图幅宽度。我们用R表示。这里,我们暂时用光腰来代替片光厚度,用光束发散角作为片光厚度发散角。
光束直径D=发散角*至束腰距离d+束腰……(2)
5. 计算
说了那么多,终于开始计算了,呼。。。
由(1)可知,a=4M^2入/(pi*w)
由(2)可知,至束腰距离d=(D-w)/a
R=2*d=2*0.4w/a=0.8*pi*w^2/(4M^2入)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结论,片光的厚度平方w^2=R*(4M^2入)/0.8pi。
6. 结论
在以上计算时,我避免了很多不必要讨论,比如片光厚度和光腰直径关系等等,因为这些不会有助于初学者理解,而且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会造成理解困难,造成误解,使我打字更费劲。。。哈
这个计算的结论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得出:
首先,我们看到片光的厚度不仅和片光源的镜头有关,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M^2,换言之就是你所选用的激光器的光斑模式。
另外,当选定了激光器时,如果我们希望拍摄更大面积的流场,实际上我们只能选择更大的片光厚度。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没详细计算,因为很好理解:就是激光光束的输入直径,它当然也会影响到片光厚度。
所以,你会选择你的片光了么?[/watermar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