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68|回复: 30

机翼涡流冲量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5 22: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这个贴子最后由周华在 2006/05/06 09:40am 第 1 次编辑]

    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波音公司日前推荐华裔博士李湘渝,在世界最权威的航天学术组织“美国航空太空学会”(AIAA)会议上发表他的空气动力学新理论。这项理论颠覆传统,突破空气动力学90年来由世界著名德国科学家普兰托(Dr. Prandtl)建立的理论基础,震惊来自世界的科学家及航天专家,并将对航空动力学说提供新的研究发展方向。
    据美国世界新闻网报道,李湘渝博士在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市(Providence)美国航空太空学会会议上提出论文“机翼涡流冲量理论”。近千位来自世界的航天科学家及专业人士参加这项会议。他的理论深获专家好评。
    波音公司华裔资深工程师李湘渝毕业于中国台湾大学机械系,留学于德拉瓦大学获机械及航空工程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爱阿华大学,后回台湾服务于中山科学研究院。
    李湘渝于25年前加入波音公司。多年来,他一直未放弃空气动力学理论的探索与研究。空气动力学90年来都以世界著名德国科学家普兰托建立的学院派理论为基础,但这套理论只建立在一套优雅的数学公式上,而没有实际的物理基础,据此理论计算出的数据与实际测验相差达50%。但由于一直未出现完善的学说,所以沿用至今。而普通飞机设计都是根据风洞测验的结果或计算机计算的数据,缺乏正确理论的支持。
    李湘渝博士发表的理论提出了一套新的“涡流产生”原理,据此而获得涡流在机翼上分布状况的数学公式,由此所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完全吻合。
    李湘渝博士这项研究的成功,将对于未来飞机设计及教学提供更完整的实际理论基础,对航空动力学说提供了新的研发方向。
哪位大虾懂这个理论的话请大致叙述一下  谢谢
发表于 2006-5-6 09: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翼涡流冲量理论

找不到李湘渝的文章,不过对下面这句话不敢苟同:
空气动力学90年来都以世界著名德国科学家普兰托建立的学院派理论为基础,但这套理论只建立在一套优雅的数学公式上,而没有实际的物理基础,据此理论计算出的数据与实际测验相差达50%。但由于一直未出现完善的学说,所以沿用至今。而普通飞机设计都是根据风洞测验的结果或计算机计算的数据,缺乏正确理论的支持。
发表于 2006-5-6 10: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翼涡流冲量理论

是今年的AIAA会议?值得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22: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翼涡流冲量理论

下面引用由周华2006/05/06 09:42am 发表的内容:
找不到李湘渝的文章,不过对下面这句话不敢苟同:
空气动力学90年来都以世界著名德国科学家普兰托建立的学院派理论为基础,但这套理论只建立在一套优雅的数学公式上,而没有实际的物理基础,据此理论计算出的数 ...

我也不敢苟同[br][br][以下内容由 nasalaoliu 在 2006年05月06日 10:25pm 时添加] [br]
这是我从新闻上截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22: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翼涡流冲量理论

下面引用由yxjbuaa2006/05/06 10:32am 发表的内容:
是今年的AIAA会议?值得关注
是2004年的
发表于 2006-5-8 21: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翼涡流冲量理论

这是那一篇AIAApaper
发表于 2006-5-18 11: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翼涡流冲量理论

能弄明白兄弟出來講講
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
发表于 2006-5-18 22: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翼涡流冲量理论

普朗特没有深厚的物理基础和工程背景,他的理论是没有90多年的生命力的。
况且是经过无数的算例和实验验证的。这种新闻想引起大家注意吧。
发表于 2006-5-22 02: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翼涡流冲量理论

简单看了一下李博士的文章,其主要内容是针对有限翼展机翼升力、阻力计算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即涡流冲量理论(Vortex Impulse Theory)。这个理论是针对普朗特升力线理论在计算有限翼展问题时表现出的缺陷而提出的。普朗特的升力线理论主要问题是在小展弦比范围内不能正确计算升力阻力关系,后来Kuchemann,Widly,Johns等人分别根据不同的假设提出小展弦比的计算理论,Kuchemann更是将自己的理论与普朗特的理论相合并,总结出适合与所有展弦比问题的经验公式。普朗特的升力线理论在计算圆盘的升阻关系时误差(与试验结果比)达到了50%。后来汤普森曾经提出涡流冲量的概念,但是在尾迹分析时又沿用了普朗特的方法。李博士则是将汤普森的方法进行了完善,并最终形成可以计算小展弦比和大展弦比问题的“涡流冲量理论”。后面的理论分析部分还没看懂,需要复习一下位势流理论,再深入探讨。总体上看,感觉这篇挑战普朗特的文章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他指出传统位势流理论在三维有限翼展机翼地计算中缺乏相关的物理和几何上的解释是正确的。熟悉空气动力学理论的朋友可以把后面理论部分验证一下,看是否有问题。[br][br][以下内容由 海上钢琴师 在 2006年05月22日 02:06am 时添加] [br]
李博士挑战普朗特,比我挑战教科书厉害多了!
发表于 2006-5-22 02: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翼涡流冲量理论

记者真厉害,某种情况相差50%被他直接推广了
发表于 2006-5-22 02: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翼涡流冲量理论

补充:李博士指出,普朗特的升力线理论中,将诱导阻力的产生归因于“下洗”,而在研究小展弦比机翼时,机翼下洗几乎导致有效攻角降低为零,因而导致没有升力产生,从而导致理论本身的自相矛盾。证明由升力线理论确实存在理论上的局限。
发表于 2006-5-31 09: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翼涡流冲量理论

唉,记者好像都是弱智呀,50%的误差,那要这种理论有什么用,航空技术这么多年怎么进步?
发表于 2006-6-6 17: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翼涡流冲量理论

近千位来自世界的航天科学家及专业人士参加这项会议。他的理论深获专家好评。———————————但凡这种论调,就觉得颇不踏实:
人数多不代表会议价值高
好评多不代表同意多
发表于 2006-6-10 12: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翼涡流冲量理论

不是很明白!!!!
发表于 2006-6-22 04: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机翼涡流冲量理论

By accident, I saw this discussion and am very pleasantly surprised. Thank you, 周华, for listing the news. The news was written by a reporter that I know very well. I only wanted to give her the news of a speach I was going to give but she went ahead to exaggerate in reporting it. For that I would like to appologize. Also, I would like to appologize for not using Chinese in writing this response.
I also would like to thank 海上钢琴师 for his review and comments. They are very appropriate.
I have presented two more papers on the subject at AIAA. You might want to obtain from AIAA. My intention is indeed trying to inspire some discussions on this classical subject, which I persoanlly think is not very convincing. My hope is that we, the Chinese students of Aerodynamics, can pursue and complete this field.
I will be happy to continue the diiscussions at a later time.[br][br][以下内容由 shiangyulee 在 2006年06月23日 00:14am 时添加] [br]
[br][br][以下内容由 shiangyulee 在 2006年06月23日 00:17am 时添加] [br]
Thanks to nasalaoliu who introduced the news artic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